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视锥细胞引发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的特征           ★★★
视锥细胞引发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的特征
作者:银娟萍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眼科 点击数:328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人类视锥细胞系统所承载的视觉信号包含着最主要的视觉信息。在多种视网膜疾病中以及同一疾病不同时期视锥细胞系统和视杆细胞系统受累的程度不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是唯一可以客观反映视网膜功能的检查手段,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 OPs)是内层视网膜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目前对OP的检测仅局限于对视锥细胞系统和视杆细胞系统混合OP的记录,而未能区分分别来源于视锥细胞系统和视杆细胞系统的OP。我们首次分离了视锥细胞引发视网膜电图OP,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
方法  对连续112229岁正常受试者行明适应和暗适应ERG检查。对排除眼科疾患共21只眼的明适应和暗适应ERG信号进行傅里叶频谱分析。分别确定视锥细胞引发OP以及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引发混合OP的峰值频率、隐含期、总值和最大振幅。同时比较性别对以上OP参数的影响。用Mann Whitney方法检验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视锥细胞引发OP以及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引发混合OP的峰值频率分别为80.3±6.3Hz(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95%可信限CI范围:77.2~83.5)和123.4±9.1Hz95%CI: 119.0~127.8,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1)。视锥细胞引发OP和混合OP的隐含期分别为27.6±2.9ms95%CI:26.2~29.0)和40.3±3.8ms95%CI 38.5~42.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1)。视锥细胞引发OP和混合OP的总值分别为3.4±2.2(mV*s)295%CI:2.3~4.5)和8.3±4.8(mV*s)295%CI 6.0~10.6,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3)。视锥细胞引发OP总值约占混合OP总值的41%
结论  视锥细胞引发OPOP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视锥细胞引发OP的总值在整个OP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小鼠(Lei et al., IOVS, 2006),提示视锥细胞引发OP在人类视觉信号处理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与我们在基因敲除小鼠中所得到的结果相似,较之视杆细胞引发的OP,人类视锥细胞引发OP的峰值频率低,隐含期短且OP总值低。本实验为临床分析应用视锥细胞引发OP奠定了基础。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