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界膜剥离与黄斑区光凝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对比 |
|
作者:马 进 方…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310009 点击数:978 更新时间:2007/5/28 17:03:53
|
|
目的:对比分析内界膜剥离与黄斑区光凝联合C3F8填充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探索避免黄斑区光凝与硅油填充的可行性。
方法:随机收集41例(42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均伴有黄斑区脉络膜萎缩灶。屈光不正程度-11.2D±(-3.1D)(-9D~-21D)其中8只眼伴有黄斑前膜增殖,眼轴长度26.3mm±2.1mm(25.1mm~30.1mm),均不伴周边裂孔,其中21只眼伴有黄斑区巩膜葡萄肿。选取A组19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B组2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裂孔缘光凝手术,;两组均行16%C3F8眼内充填治疗,巩膜葡萄肿与黄斑前膜病例在两组间有可比性。术后保持面向下体位半月。术后随访5.5±2.1月(3~10.5月)
结果:术后1~1.5个月两组眼内气泡吸收后网膜均能复位。随防期内,A组3只眼、B组2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差异无显著性(四格表精确概率法,P>0.05),视网膜脱离复发者均伴有巩膜葡萄肿,复行硅油填充,视网膜复位。术后视网膜一次复位时的最佳矫正视力:A组0.05~0.3;B组0.05~0.2,其中A组12只眼(14/19,73.7%),B组15只眼(15/23,65.2%)视力提高3行以上,差异无显著性(四格表精确概率法,P>0.05)。术后视网膜一次复位病例中A组10只眼(10/16,62.5%),B组15只眼(16/21,76.2%)黄斑裂孔封闭,差异有显著性(四格表精确概率法,P<0.05)。OCT 显示B组裂孔呈疤痕样修复。B组6例患者自诉中心暗点扩大加重。
结论:内界膜剥离与黄斑区光凝联合C3F8填充疗效相似,内界膜剥离联合C3F8填充可作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治疗的首选,尤其当尚存部分中心视功能时。
|
|
|
会议投稿录入:fuyuezeng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家系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关系分析 下一篇会议投稿: 实验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溶栓治疗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