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HON家系中线粒体DNA11778位点突变比例与LHON发病的关系 |
|
作者:易长贤,…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点击数:1819 更新时间:2005/6/11 17:08:44
|
|
目的: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临床表现为青年人双眼先后急性或亚急性进行性中心视力下降,最终视神经萎缩。该病不符合经典孟德尔式遗传,是母系遗传的细胞质遗传病。但是LHON: 1、男性发病远多于女性,约4-7:1;2、女性发病年龄晚于男性6-30年且症状更重;3、在含有mtDNA G11778A突变的个体中,男性仅50%发病,女性仅20%发病,即具有不完全外显的特点。本课题着眼于不完全外显机制的研究,将目前最新的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Taqman-MGB荧光探针,实时监测每个反应循环,定量检测个体mtDNA G11778A 突变的比例。其目的在于探讨个体的突变比例与发病之间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检测17个LHON阳性家系(共收集到15个先证者,71个母系亲属外周血样本)外周血样本的mtDNA 11778位点是否G突变为A,并求出个体的突变比例;通过回顾性分析17个LHON家系中个体的突变比例,依据家系的发病规律分析mtDNA突变比例与发病的关系;
实验结果:
1、收集的家系中,发病的比例男:女=5.38:1,发病年龄的比例男:女=16.5:20.7;
2、四个家系呈杂合性,母系亲属中个体发病者的突变比例:不发病者的突变比例=93.5%:64.8%:
(1)母系亲属个体所含的突变线粒体DNA比例越高,其发病的可能性更大;
(2)男性mtDNA G11778A突变比例低于同家系中女性成员,也可能发病,可能是因为男性发病阈值低于女性;
(3)既然女性发病阈值高,所以积累突变的mtDNA所需时间长,故发病年龄晚;
(4)由于女性发病的阈值高,故当出现发病时,已有大量的呼吸酶受到损害,故病情更严重;
3、十三个家系呈纯合性:先证者及母系亲属mtDNA G11778A位点突变比例均为100%,其发病率与mtDNA突变的比例无关;
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定量检测mtDNA G11778A位点突变技术能检测出个体mtDNA 11778位点G突变成A的具体比例,它实现了LHON的检测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LHON杂合性的家系发病率与突变比例有一定关系,比例高者相对较易发病,并且女性个体mtDNA G11778A突变比例越高,其后代突变比例也将越高,发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家系中女性个体的突变比例检测对后代的优生优育有一定的意义。
|
|
|
会议投稿录入:dengyan2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68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眼部改变 下一篇会议投稿: 人视网膜前体细胞与脑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化比较*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