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鼻腔内窥镜下泪道造孔手术中,骨孔大小及鼻腔粘膜切口大小与手术成功率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录像资料研究从2004年4月~2012年5月间,由同一手术医生完成的鼻腔内窥镜下泪道造孔手术中1万余例,骨孔大小、鼻腔粘膜切口大小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手术方法包括:2004年使用镰状刀切开鼻腔粘膜1.5x01.0cm,电钻制作骨孔1.5x0.8~1.0cm,镰状刀切开泪囊粘膜0.5x0.8~1.0cm;2005年5月~2011年5月使用电刀切开鼻腔粘膜1.0x0.5~0.8cm,电钻制作骨孔1.0x0.5~0.8cm,镰状刀泪囊切开0.5x0.5cm;2011年6月~2012年3月咬骨钳一次性制作鼻腔粘膜瓣、骨孔4x4mm,镰状刀切开泪囊3mm+支架;2012年4月~5月咬骨钳一次性制作鼻腔粘膜瓣0.8x0.8cm、骨孔4x4mm,泪囊切口0.3cm+钛夹夹持泪囊与鼻腔粘膜瓣。 结果 鼻腔粘膜瓣大的,不易形成膜闭;与骨孔大小无关;与泪囊切开大小没有关系;与是否置入支架没有关系。 结论 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手术是一种治疗泪囊炎的微创手术,易为患者接受。手术的成功率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其中手术后鼻腔粘膜膜闭---造孔消失,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既可以提高手术速度,又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手术方法,经过近8年的摸索,我们逐渐将手术的造孔区移到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保留了泪囊在泪液导流中的“动力泵”作用,提高了手术后泪液的导流效果,利用咬骨钳一次性鼻腔粘膜、骨孔成型,减少了手术时间,加用造孔支架,保持了原手术的成功率,但是,患者在支架没有取出前,会有溢泪,患者的舒适度不够。我今年4月改进了手术方法,扩大鼻腔粘膜瓣的大小,用钛夹夹持泪囊与鼻腔粘膜瓣,提高了手术速度、保留了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患者手术后即无溢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