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远视长期全矫正后的眼位、屈光度、视力及立体视转归。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34例,平均随访5.5年,随访期间每半年阿托品睫状肌麻痹验光并给予全矫正与及时调整矫正度数,分析初诊与未次复诊的检查数据。
结果 34例戴镜眼位小于5△者14例(占41.18%),眼位5△与10△之间者16例(占47.06%),眼位大于10△者4例(占11.76%)。初次远视等效球镜平均屈光度(6.32±1.45)D,末次远视等效球镜平均屈光度(3.52±1.65)D,配对t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效球镜年变化大于+1.00D为24例(占70.59%),末次戴镜眼位平均为(6.26±2.15) △;小于+1.00D为10例(占29.41%),末次戴镜眼位平均为(-4.59±1.27) △,成组t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眼合并弱视,30眼弱视治愈(治愈率为88.23%)。34例中TNO立体视大于60秒弧度30例(占88.23%),小于60秒弧度4例(占11.77%)。
结论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远期转归可能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正视化可能会缓减调节-集合功能衰减,有利于控制眼位;早治疗、坚持长期戴镜可以控制眼位与治疗弱视,但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立体视功能预后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