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在一个月RGP佩戴前后,全眼球水平彗差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瞳孔中心位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 22名志愿者44只眼,平均年龄27.05岁,平均屈光度-3.52±1.35D,散光-0.67±0.24D。用鹰式角膜地形图测量瞳孔中心相对于角膜中心的偏移量,鹰式波前像差仪测量裸眼的全眼球像差。然后由同一位视光师给予验配美尼康RGP,在佩戴RGP一个月后回访,用相同仪器分别测量戴镜时的瞳孔中心偏移和全眼球像差。统计分析6mm直径下的水平彗差项。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和2003Excel电子表格进行比较分析瞳孔中心位移与水平彗差。
结果 配戴RGP后,瞳孔中心水平位移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双眼向颞侧偏移,具体为戴前OD:Px-pre=-0.069mm,OS:Px-pre=0.059mm;戴后OD:Px-pos=-0.111mm,P=0.019,OS:Px-pos=0.113mm,P=0.002。配戴RGP后全眼球的水平彗差C8减小,其改变有统计学意义,戴前OD:C8-pre=-0.102um,OS:C8-pre=0.127um;戴后OD:C8-pos=0.015um,P<0.001,OS:C8-pos=0.003um,P<0.001。配戴RGP前后,瞳孔中心水平位移改变与水平彗差改变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R =-0.555,P<0.001。
结论 配戴RGP后瞳孔中心向颞侧偏移,而水平彗差却相应减少提示配戴的RGP可能安定于偏颞侧,使得瞳孔中心略向颞侧偏移以适应光学中心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