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观察           ★★★
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观察
作者:朱勤 文章来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点击数:301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利用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RMVECs)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CECs),通过远期观察移植到去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表面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探索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治疗角膜内皮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 体外培养增殖RMVE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将恒河猴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只)、对照组(1只)。实验组:将体外培养的Brdu标记的RMVECs利用离心沉淀法移植到撕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角膜内表面后缝回植床;对照组:将撕除后弹力层的术眼角膜植片原位缝回植床。术后观察各组角膜植片透明情况,术前、术后7、14、21、30、45、60、90天分别抽取各组房水,用ELISA法测定房水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术后30、60、90天分别摘取术眼,行病理切片、抗Brd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RMVECs在角膜植片内表面的分布及细胞超微形态结构。
结果 角膜透明度:在实验观察期内(3个月),实验组角膜植片比对照组角膜植片有较好的透明性,未出现新生血管及大泡性角膜病变。病理切片:实验组角膜内表面可见细胞层,抗Brd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示该细胞为培养的Brdu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角膜内表面未见细胞样结构。扫描电镜:实验组角膜植片内表面可见RMVECs分布均匀,生长良好,呈不规则多边形,表面可见微绒毛,RMVECs间可见少量白细胞,小梁网处部分细胞碎片聚集;对照组角膜内表面呈纤维物质样,未见细胞生长。透射电镜:培养的RMVECs及实验组角膜内表面的RMVECs呈不规则扁圆状,细胞间大量桥粒链接,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可见特征性WP小体,提示其具备活体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与活性,对照组角膜内表面未见细胞结构。房水VEGF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周VEGF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3、4、6、8、12周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应时间点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在撕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表面生长,其超微结构与活体细胞相似,细胞器丰富,细胞活力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屏障作用及主动液泵功能,维持角膜的脱水状态和透明性。房水VEGF浓度在术后1月内持续升高,之后稳定在一较高水平。提示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有可能成为治疗角膜内皮损伤的一种新思路。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