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探讨 |
|
作者:廖荣丰 文章来源:合肥市绩溪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点击数:1917 更新时间:2008/1/16
|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探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合肥 230022
廖荣丰
目的 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本组6例12只眼,年龄19~34岁。术前屈光度数等效球镜值为-10.00D~19.00D,平均-13.50±3.50D;散光在0.50~4.00D。 随访3-10个月,术后检查视力,测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前房、虹膜、人工晶体及自身晶体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人工晶体位置、人工晶体与正常晶体的距离以及房角情况。1%毛果芸香碱滴眼后30分钟再用UBM观察人工晶体与自身晶体的距离以及房角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1.0及以上,9只眼。0.6~0.8者3只眼。UBM检查房角均为开放状态。术后ICL与正常晶体间隙0.18mm~0.61mm。平均0.39±0.15mm。缩瞳后半小时,ICL与正常晶体间隙0.09mm~0.51mm,平均0.24±0.13mm。ICL与正常晶体间隙平均减少0.15mm。术后12只眼均未出现高眼压。结论 UBM显示在睫状肌收缩状态,人工晶体与正常晶体保留一定间隙。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LASIK手术前后眼压测量方法选择探讨 下一篇会议投稿: LASEK术的角膜上皮瓣异常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