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胶酶在兔真菌性角膜炎病理改变中的作用研究 |
|
作者:翟华蕾 … 文章来源: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市燕儿岛路5号,266071 点击数:1161 更新时间:2007/6/19 14:23:20
|
|
目的 探讨明胶酶——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MMP-9——在兔真菌性角膜炎病理改变中的作用。 方法 8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其中3组为实验组,右眼分别注入100μl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悬液;另1组为对照组,右眼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MP-2与MMP-9的来源,明胶酶谱法检测其活性。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角膜细胞外基质(ECMs)的降解以及真菌菌丝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与入侵深度。 结果 MMP-2主要由角膜基质细胞产生,真菌感染后5d检测出活性,8d活性升高。MMP-9主要来源于嗜中性粒细胞,接种后1d即检测到活性,3d活性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茄病镰刀菌感染后3d,角膜内散在嗜中性粒细胞,浅层ECMs被降解,菌丝平行于角膜基质纤维生长。烟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后3d,角膜内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周围ECMs降解明显,菌丝表现为垂直生长。接种后8d,茄病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角膜内炎性细胞和菌丝明显减少,而烟曲霉菌感染的角膜变化不明显。 结论 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兔角膜后,产生的明胶酶活性明显不同;明胶酶对降解角膜ECMs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ECMs降解程度的不同,菌丝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入侵深度等病理改变出现差异。
|
|
|
会议投稿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牛眼视网膜提取物对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下一篇会议投稿: 巨噬细胞在真菌性角膜炎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