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Sturge-Weber综合征的眼底特征及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作者:袁敏而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点击数359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总结Sturge-Weber综合征的眼底特征及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7年在本中心诊断的8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眼底特征和眼底血管造影的表现。
结果 8例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中,男性4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26岁(6岁-62岁),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者均合并同侧颜面部皮肤血管瘤,其中合并继发性青光眼4例。8名患者均行患眼B超、彩超和眼底彩照检查,仅3例患者配合完成眼底血管造影,包括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眼底特征:视网膜下广泛扁平、实性隆起,不局限于视乳头周围及后极部,可累及任一象限中周和周边部视网膜下组织,边界欠清晰,色暗红;4名患者出现青光眼视杯;3人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中2人为周边部网膜浅脱离,另1人为下方大泡性视网膜脱离。超声改变:SWS患者B超检查见弥漫性球壁增厚,2.3mm-3.4mm不等,彩超见球壁增厚区内有丰富的血流信号;所有患者均未见孤立隆起的球内实性占位性病变。眼底血管造影表现:FFA无特征性改变,仅见病变区域脉络膜背景荧光局灶性增强,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者可见网脱区域反应性小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ICGA早期见病变区域脉络膜小血管走行较紊乱、弥漫性扩张,呈绒毛状外观,局部瘤样改变,随时间出现ICG染料渗漏,晚期“冲刷现象”不明显,病变区域弥漫性斑点状强荧光。
结论 Sturge-Weber综合征主要眼底表现为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其病变范围广泛且弥漫,ICGA对确诊起重要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