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经内外联合开眶术切除眼眶肿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毅  文章来源: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  点击数268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总结内外联合开眶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研究所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接受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眼眶肿瘤的患者资料2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2例,年龄6-55岁,平均29岁,右眼13例,左眼16例。术前根据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对肿瘤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手术步骤为:全麻下行外眦水平切开,截取眶外侧骨瓣,咬除外壁骨质至蝶骨大翼,剪开眶外侧骨膜,然后松解外侧眼球筋膜和球结膜,并将眼球向外侧充分移位,泪阜部球结膜弧形切口,视肿瘤所在外科间隙决定是否在内直肌止点处离断肌肉。切除眶内肿瘤后视止血情况在结膜切口或外侧皮肤切口放置引流。所有患者由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随访1-4年,记录眼部情况并根据影像学判断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病种包括:脉管瘤14例,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外皮瘤及神经鞘瘤各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视神经鞘脑膜瘤、骨瘤、皮样囊肿、骨肉瘤及复发性脂肪瘤各1例。肿瘤位于:内侧肌锥16例;内侧第二外科间隙5例,其中突入筛窦3例;内侧肌锥和内侧第二外科间隙均被占据2例;充满眶腔5例;筛骨1例。肿瘤部分切除包括:脉管瘤6例、皮样囊肿和视神经鞘脑膜瘤各1例,其余肿瘤全部切除。术后6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访显示神经鞘瘤和皮样囊肿各1例复发,部分切除的脉管瘤病情稳定无进展,其余肿瘤无复发。手术并发症包括:眼球运动受限7例,视力丧失4例,上睑下垂1例。
结论 内外联合开眶术适用于切除位于内侧肌锥、内侧第二外科间隙、充满眶腔或筛骨的多种肿瘤,手术难度较大,需掌握适当的手术技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