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球差对调节反应测量的影响在不同屈光组中的区别。
方法 不同屈光组(正视组10人,稳定型近视组13人,进展型近视组9人)的调节反应采用COAS像差仪测量。调节刺激采用负透镜诱导法(0,-1D,-2D,-3D,-4D,-5D)。调节反应值通过在自然瞳孔下的像差数据计算成像面相对于视网膜的位置而获得。为了评估球差对于成像面的影响,我们比较了3种成像面计算方法获得的调节反应值。基于3种方法的计算原理,我们分别命名这3种方法所算得的调节反应值为:整体调节反应(tAR),近轴调节反应(pAR)和3.5mm瞳孔缘调节反应(AR-3.5)。tAR代表利用整眼像差所算得的调节反应值;pAR代表去除球差影响所算得的调节反应值;AR-3.5代表受到3.5mm瞳孔缘球差影响的调节反应值,AR-3.5用于模拟开放式自动验光仪的测量结果(例如:Canon-R1)。pAR和tAR的差值代表球差所导致的成像面位移,命名为表观调节误差。tAR与调节刺激值的差值命名为整体调节误差。采用这3种调节反应值,利用调节刺激-反应曲线 (ASRC) 分别评估每个受试者的调节反应功能,其评估指标为斜率和调节误差指数。ASRC的斜率由直线回归法获得,调节误差指数利用ASRC直线回归的三个参数(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计算所得(Chauhan & Charman, 1995)。采用ANOVA比较ASRC的斜率、截距、调节误差指数在3个屈光组之间以及在3种调节反应计算方法之间是否有差异。为了评估球差对ASRC斜率的影响,我们分别分析了3个屈光组的表观调节误差与整体调节误差的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法比较其斜率的差异。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NOVA发现不同调节反应计算法所获得的ASRC的斜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 < 0.0001),但3个屈光组间的ASRC斜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每个屈光组内,pAR-ASRC的斜率比tAR(或AR-3.5)-ASRC的斜率陡峭(p < 0.01)。 ANOVA发现不同调节反应计算法所获得的ASRC的截距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 = 0.0201),但3个屈光组间的ASRC斜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稳定型近视组内,pAR-ASRC的截距比AR3.5-ASRC的截距偏向正值(p < 0.05);在进展型近视组内,pAR-ASRC的截距比tAR-ASRC的截距偏向正值(p < 0.05)。ANOVA没有发现调节误差指数在3个屈光组之间或3种调节反应计算法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观调节误差与整体调节误差的直线回归比较发现进展型近视组的斜率(0.3477)比正视组(0.5564)和稳定型近视组(0.6006)的斜率平坦(p < 0.05)。
结论 当我们用整体调节反应或用开放式自动验光仪来评估调节反应功能时,ASRC的斜率会由于球差的影响而被低估,但调节误差指数没有明显影响。此外,球差对ASRC斜率的影响在进展型近视组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