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不同形状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立梅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白内障科室  点击数503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不同形状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切口自闭性、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及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0例(62眼),随机为两组: A组25例(30眼)行透明角膜长方形隧道切口(隧道长1.5mm), B组25例( 32眼)行透明角膜方形隧道切口(隧道长2.8mm)。主切口位于角膜散光最大轴位,长2.8mm。由同一医师行常规的超声乳化手术。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行视力、裂隙灯、检影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1天及3天行前节OCT检查,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两组术后视力差别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A组的散光均大于B组,但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切口自闭率均为100%,前节OCT比较二者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发生率B组高于A组,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内口闭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长方形及方形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后均可自闭,术后散光小,术后视力改善理想,均为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其中长方形切口所致术源性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发生率低,尤其适用于角膜老年环明显、角膜偏小及角膜血管翳明显的白内障患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