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对白内障术后脱位并手术取出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的设计和质量进行统计对比,探讨有可能影响后房型人工晶体位置稳定的设计和质量问题。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因人工晶体脱位取出47枚后房型人工晶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人工晶体的形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因人工晶体偏位或半脱位并眼内反应而取出18例,因人工晶体全脱位而取出29例。取出的枚人工晶体中,软性可折叠式人工晶体22枚,硬性平板式人工晶体25枚;其中21枚为三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为改良C攀(44.68%),8枚为一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为改良C攀(17.02%),11枚为三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为改良J攀(23.40%),5枚为一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为改良J攀(10.64%),2枚一体式后房型软性可折叠式人工晶为改良J攀(4.26%);9枚硬性平板式人工晶体光学区有点状混浊或裂痕,6枚软性折叠式人工晶体中光学区有变色发黄、空泡和后囊激光时造成的点状混浊,2枚三体式折叠型人工晶体襻异常弯曲。结论 三体式改良C攀人工晶体后房植入后出现偏位可能性较大,极少数人工晶体光学区和攀的材料有待改进。
关键词 人工晶体 脱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