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443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屈光状态分析
作者:王莉菲  文章来源:河北省邢台团结东大街48号邢台眼科医院  点击数1184  更新时间:2008/1/15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443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屈光状态分析
王莉菲 范贵云 康焕君 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 05400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屈光状态分布;分析间歇性外斜视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7在我院诊治的443例(886眼)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匀进行散瞳验光,其中10岁以下采用阿托品散瞳,10岁以上采用托品酰胺散瞳验光。按年龄分为6岁以下、7-14岁、15-20岁、21岁以上四组,分析各年龄组屈光状态及近视患病率。结果:6岁以下组101例(202眼),其中近视13眼(6.44%),远视123眼(60.89%),正视52眼(25.74%);7-14岁32例(64眼),近视24眼(37.5%),远视16眼(25%),正视24眼(37.5%);15-20岁108例(216眼),近视117眼(54.17%),远视12眼(5.56%),正视87眼(40.28%);21岁以上44例(88眼),近视46眼(52.27%),远视6眼(6.82%),正视36眼(40.91%)。前三组近视患病率较同年龄组正常人群中近视患病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而21岁以上组近视患病率则无明显升高。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过度的集合以控制眼位,由于集合与调解有密切的连带关系,可能是近视患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及早手术治疗外斜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未成年人近视的发生、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