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马小力,刘汉强,孔珺*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临床医院眼科,辽宁沈阳 110001
*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临床医院眼科,辽宁沈阳 110001
目的:探讨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近视眼患者213例,根据日常屈光矫治情况分为框架眼镜组(Gg组:58例),角膜接触镜组(Gc组:49例),LASIK屈光手术组(GL组:74例),未矫正组(G0组:32例)。正视组(N组):55例。采用近点尺测定各组单眼调节幅度。
结果:N组单眼调节幅度为9.37±1.25D。近视眼G0组、Gg组、Gc组和GL组的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7.23±1.08D、8.16±1.07D、9.42±1.51D、9.60±1.04,经F检验近视眼各组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F=40.52,P<0.005)。G0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N组、Gg组、Gc组和GL组,且与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Gg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N组、Gc组和GL组,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Gc组和GL组单眼调节幅度与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日常近视矫治方式对近视眼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存在影响。屈光矫治有利于维持近视眼患者的正常单眼调节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