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视网膜脱离是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巩膜外垫压术对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可靠,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是硅橡胶、硅胶海绵等非吸收性材料,这些材料植入后在体内终生存留,易引发植入物排斥、脱出、感染或引起复视等并发症。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求可吸收性巩膜外垫压材料。
本实验采用的聚己內酯(polycaprolactone, PCL)是一种医用可吸收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其熔点为59℃~64℃,具有很好的柔韧性且易于加工,在医用植入材料的研究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关注。本实验对其作为可吸收性巩膜外垫压材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目的
探讨聚己內酯作为可吸收性巩膜外垫压材料的可行性。
材料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成年健康清洁级青紫兰兔(1.5~2.0㎏)24只,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6只。每只青紫兰兔左眼为实验眼,植入聚己内酯材料;右眼为对照眼,植入硅胶海绵。材料的植入采用常规巩膜外垫压法,将聚己内酯材料和硅胶海绵加压缝合于巩膜壁。A、B、C、D 4组实验眼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16周行眼部B超检查,测量巩膜嵴高度;行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植入后炎症反应情况。采用质量、分子量指标观察聚己内酯植入后4周、8周、12周、16周的降解情况。
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植入物感染或脱出现象。B超显示A、B、C、D 4组中实验眼均能维持较高的巩膜嵴高度,且在实验阶段内其高度不随材料的降解而发生改变。A、B、C、D 4组中实验眼与对照眼高倍镜下淋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实验眼与D组实验眼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物干燥称重,实验阶段内聚己内酯材料未发生明显失重现象,分子量下降了16.49%。
结论
聚己內酯作为可吸收性巩膜外垫压材料,在实验阶段内能够维持足够高的巩膜嵴,有利于视网膜的复位。聚己内酯作为巩膜外垫压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植入物周围炎症反应与临床采用的硅胶海绵相近,且炎症反应不因植入材料的降解而加剧。在实验阶段内,聚己内酯植入体内后质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仅分子量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聚己内酯;巩膜外垫压;可吸收性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