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超声微泡介导野生型p53基因转染Y79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希瑗,…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眼科 400010  点击数803  更新时间:2007/5/29 21:48:45  文章录入:rogeran  责任编辑:毛进
超声微泡介导野生型p53基因转染Y79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眼内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式有摘除眼球、剜出眼眶内容物及局部治疗等,基因治疗在国内外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新型基因载体超声微泡携带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进行转染的效率,及探讨wtp53基因对Y79细胞的作用效果。 方法 以0.5W/cm2声强,辐照时间30s的连续波,对Y79细胞进行wtp53基因的转染,并同传统的脂质体转染法进行转染效率的对比。Y79细胞分为四组,①质粒+微泡+超声照射转染;②质粒+脂质体转染;③质粒+超声照射转染;④空白对照组。培养24-48h后,用RT-PCR检测wtp53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Y79细胞的凋亡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RT-PCR的结果采用t检验,凋亡率采用F检验。 结果 RT-PCR显示①②组可见电泳条带,①组的wtp53/b-actin光密度比值较②组大,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④组未检测到wtp53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①组Y79细胞的凋亡率达25.58%,②组达19.50%,③④组均低于10%,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表明超声微泡作为一种新型的转染介质,可达到高效的基因转染目的。wtp53基因对Y79细胞具有较明显的抑制生长的作用,超声微泡介导的转染引起Y79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转染方法。本实验利用超声微泡携带抑癌基因治疗眼部肿瘤,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