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晶体核翻转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56例白内障患者,晶体核直经≤8mm,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常规巩膜板层隧道切口至前房,截囊针环形撕开前囊,直径6 mm 左右。A组(28眼)水分离晶体核后注入粘弹剂,冲洗针头旋转晶体核至前房,托核器娩出晶体核。B组(28眼) 水分离晶体核后,冲洗针头置于晶体核左侧中外1/3处,轻轻用力右下方施压,使晶体核翻转出囊袋,托核器娩出晶体核。观察两种方法所用手术时间,术后视力及葡萄膜炎反应情况、内皮细胞计数。
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10.25分钟,B组7.34分钟,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第1天A组6例出现前房闪辉(++),B组4例出现前房闪辉(++),点必舒眼水滴眼3天后前房闪辉消失,角膜均透明。A组内皮细胞丢失3.62% (SD: 11.27); B组内皮细胞丢失3.71% (SD: 10.4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晶体核囊袋内翻转后娩出,使核脱离出囊袋简化,且可获得较满意的完整囊袋,从而缩短整个手术时间。与常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相比对内皮细胞影响无明显区别。
|